•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国际教育学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作者:国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14-05-14 浏览次数:345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沈阳师范大学关于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国际教育学院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国际教育学院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际教育学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8)》,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从市场需求出发,切合留学生和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促进课程建设,突显培养特色,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情况
    国际教育学院现设有汉语言(对外)本科专业,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分等级开设的课程共24门。其中,专业必修课为13门,占开课门数的54%;专业选修课为11门,占开课门数的46%。
    三、改革内容
    1、实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普遍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外国学生的本国文化和风俗习惯,努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
    2、着力优化教学内容,突显特色
    优化教学内容能够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国际教育学院在选择优质教材的同时,组织教师编写语言技能强化课和文化类选修课的教材,如,《中国时事阅读课本》、《汉语应用写作》、《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发音训练与测试》、《书法和汉字文化》、《中国国学经典读本与释译》、《中国人文地理概览》、《中华民俗和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赏析》、《中国当代热门话题》等,不断将最新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引进到教学中,不但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强化,而且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全力打造特色课程。
    3、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国别和汉语水平,加大任务型实践教学的比例。
    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教师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落实“青蓝工程”,发挥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主题性的教研活动,展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针对汉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改革思路,促进教学反思。
    4、大力丰富教学手段,开拓创新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教学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初步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便捷性和易接受性。
    依托“汉语角”、“汉语大会”、“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契机,进行实训、模拟实践,利用已有的留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带领学生通过体验中国人的生活、参加社团活动、在企事业单位志愿工作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中华文化的机会,促进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在就业和语言生活中的竞争力。
    5、全面促进课程建设,更上层楼
    进行“微课”、“网络课堂”等现代化课程建设,并将此类现代化课程同时运用于国际教育学院和两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实现优质课程共享,促进国际教育学院和两所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的提高。
    举办名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每年举办1-2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组织申报教学改革课题。
    在保证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匹配,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相互支撑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专业主干课和通识课程建设。建设部分由双语授课或英语授课的通识课程,促进“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交融共振、和谐发展,融汇中华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文化通融能力,建设更加适应教育国际化、社会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四、组织实施
    1、实施范围
    以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文化等5门具有课堂教学改革基础的课程作为试点,初步实施课堂教育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课程改革的范围。
    2、实施步骤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周期为2013—2015三年时间。
    1、学习动员和调查分析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做好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制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
    2、试点交流和制订计划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结合历年的教改实践,推出5门有课堂教学改革基础的课程作为改革试点,举办观摩课、公开课等,搭建教师相互交流和研讨的互动平台。
    3、付诸实践和改进提高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7月)
    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体现于教学实践,将所制订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付诸实施,进一步开展教师间的听课和与学生的沟通,定期评议总结、整改提高。
    4、总结经验和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总结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学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进行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总结。
    五、保障措施
    1、组织学习、积极引导,提高教改意识
    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习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学评估整改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和保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学改革的意识。
    2、团队建设,整体推动,增强教改力度
    将课堂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团队有机结合,建设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形成梯队的教学团队,发挥该团队在集体备课、教学讨论、教学经验交流和教研活动中的合力,常抓不懈。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问责制度
    建立健全课堂改革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和课堂督导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设立负责人,坚持班子和教授每周听课制度,进行教学改革的组织、指导、管理并督促实施。
    将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标准纳入日常听课环节,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定期组织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及其他教研活动。
    4、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保障顺利实施
    学院将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给予学院评选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及审定拟出版的教材适当的资助和奖励,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国际教育学院 
    2014年5月12日
    上一篇:下一篇: